• 网站首页
  • 文化资讯
  • 文化旅游
  • 体育文化
  • 品牌文化
  • 文化教育
  • 城市文化
  • 影视文化
  • 公益慈善
  • 文化展览
  • 戏曲戏剧
  • 音乐文化
  • 《 时代印记 》——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贾宝山

    发布时间: 2024-11-01 20:03首页:主页 > 文化资讯 > 阅读()

    《 时代印记 》——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贾宝山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前言


     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,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、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。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,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,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,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,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。

    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”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,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。艺术,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源自人民,更应回归人民,为人民抒情,为人民抒怀。


    “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,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。”这要求我们,在创作中,要扎根生活,深入人民,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,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,展现人民的风采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也是艺术的源泉。艺术的最高境界,就是让人动心,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土地,文艺才能接住地气、增加底气、灌注生气,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。


    “为人民而艺术”,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,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。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,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。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,是人民生活的写照,是人民精神的食粮。只有这样,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,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。


   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我们应当牢记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,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,让“为人民而艺术”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,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。


     

    贾宝山,笔名沐山,一九五六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,祖籍河北省邢台任县,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、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会员、西安多爱书画院副院长、西安慈善书画院画家。1974年跟随修军先生学习木刻版画,后师从郭利杰先生、王学曾先生学习国画。主攻山水、兼学花鸟。曾编写过陕西省中小学地方美术教材和教师用书,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、省、市书画大赛中获奖,多幅作品在报刊上发表,也有数幅作品被海内外爱好者收藏,绘画作品入选《中国书画名家当代作品收藏指南》。国画作品《紫气东山锦绣川》已注册知识产权。

     


    贾宝山艺术评论

     

    胸中藏山川,沉浮化砚中
    一一贾宝山作品赏析

    艺术作品是彰显品性、品格最好的地方。人品如画品。画品如自画像。一个真正画家高格作品形成,一定离不开个人广博的学识,画家贾宝山有深厚的文、史、哲等学基础为底蕴。一个真正画家成功的经历一定离不开个人的艺术智慧。画家贾宝山有独立的艺术理论与自成一隅的艺术风格,观赏他的每一幅作品,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才能称得上艺术,什么才是心灵的感悟与灵感的闪动,炫幻出神奇的魅力的作品。他的绘画每张都风格疏放而不乏形似,令人有欲入画境寻觅山水奥秘的冲动。他的画即求视感美,也求深远的笔境意义。虽山在心中,眼前辽阔荫翠,但意界之远已经跃升出那绵绵山脉,思接千里之外,伸延无限。他的艺术是发自心灵与灵感的交集辉映。“画到妙处便是画,画及精良即为画”。思想远略的贾宝山先生,作品均是自由流淌出来的,有一种情趣盎然的生命力,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象。随机而发,随心见性,不拘泥本体的形象,不拘于物,意在笔先,“变境”无穷,这个过程是自然形成的融汇贯通,磊磊落落,洋洋洒洒,清劲之笔,清峭之气,功到自然成,韵味隽长。

    ——著名评论家李珊


    50cmx50cm

    50cmx50cm

    50cmx50cm

    50cmx50cm

    68cmx68cm

    138cmx68cm

    138X68cm

    180cmX96cm

    180cmx96cm

     

     


    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    网站首页 - 文化资讯 - 文化旅游 - 体育文化 - 品牌文化 - 文化教育 - 城市文化 - 影视文化 - 公益慈善 - 文化展览 - 戏曲戏剧 - 音乐文化

    站点声明:本网内容为转载,为广告,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,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。

    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

    如有站点名称冲突,侵权等请联系我们删除,请您监督!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9 中国文化报道 版权所有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