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
  • 文化资讯
  • 文化旅游
  • 体育文化
  • 品牌文化
  • 文化教育
  • 城市文化
  • 影视文化
  • 公益慈善
  • 文化展览
  • 戏曲戏剧
  • 音乐文化
  • 《 时代印记 》——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徐祥民 2024

    发布时间: 2024-11-02 21:52首页:主页 > 文化资讯 > 阅读()

    《 时代印记 》——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徐祥民 2024


    前言


   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,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、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。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,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,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,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。


    在历史的长河中,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,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。习总书记曾深刻指出: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”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,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。艺术,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源自人民,更应回归人民,为人民抒情,为人民抒怀。


    习总书记强调,“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,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。”这要求我们,在创作中,要扎根生活,深入人民,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,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,展现人民的风采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也是艺术的源泉。艺术的最高境界,就是让人动心,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土地,文艺才能接住地气、增加底气、灌注生气,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。


    “为人民而艺术”,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,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。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,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。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,是人民生活的写照,是人民精神的食粮。只有这样,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,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。


   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我们应当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,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,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,让“为人民而艺术”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,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。





    徐祥民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油画学会理事。

     

    《虎娃》入选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。

    《回声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。

    《青苹果》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·粉画展。

    《腾》入选全国第五届体育美术作品展。

    《守望·耕地一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,荣获第三届安徽美术大展银奖。

    《守望·耕地二》入选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美术、书法展,荣获金奖。

    《守望·耕地三》入选第四届安徽美术大展,荣获优秀奖。

    《看大戏一》入选第五届安徽省美术大展,荣获铜奖。

    《看大戏二》入选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展,荣获优秀奖:

    《晨牧》入选第七届安徽省美术大展,荣获银奖。

    《小康之路》入选第八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,荣获优秀提名奖。



     

    以笔为鉴,铭记一个时代

    文/张福雷(《油画界》主编 )


    徐祥民是我国当代出色的油画家,简单、严谨、淳朴、自然是他画作的风格。乡土热爱,孕育笔端,臻于妙境,爱与温情,沉浸其中。他的作品题材多涉及农村的风土人情,如劳作、集会、看戏等场景及质朴的老农、孩童等人物形象。他在看似平常的题材中以其扎实的技法、坚实的色彩及纤细的笔触,使作品流露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诚挚和忠实于表现的真实,蕴含着怀旧的情愫,以及人类日益匮乏的精神需求。


    他的作品扎根农村、聚焦农民,以一件件大尺幅作品描绘了淮北农村淳朴农民简单的日常生活,田间耕作的牛群,黄土地上休憩的老者、墙角仰望的稚嫩孩童。其画作笔触古典雅致而又充满激情,画面质朴境美,手法凝练概括,巧妙融合东西方绘画之技法,塑造出一个个蕴味悠长、清新隽永的艺术形象,使得看似单调的农村生活放射出奇光异彩。作品多以大地色调晕染出深沉宁静,既无感伤也不造作的独特韵味。


    回望乡村,描绘农民,这在当今浮华炫目的艺术环境中,既富有挑战又难能可贵。徐祥民的艺术作品,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造力、感染力和审美意趣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 

     


    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    网站首页 - 文化资讯 - 文化旅游 - 体育文化 - 品牌文化 - 文化教育 - 城市文化 - 影视文化 - 公益慈善 - 文化展览 - 戏曲戏剧 - 音乐文化

    站点声明:本网内容为转载,为广告,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,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。

    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

    如有站点名称冲突,侵权等请联系我们删除,请您监督!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9 中国文化报道 版权所有 XMl地图